德國《華裔學志》轉向關注更全面的漢學研究
作為歐洲重要的漢學期刊,《華裔學志》(Monumenta Serica)由天主教圣言會會士、德國漢學家鮑潤生(Franz Xaver Biallas)于1935年創辦,已經歷了80余年的發展歷程,主要發表中國文化、中西方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期,筆者有幸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華裔學志漢學研究所訪學,該研究所是德國漢學研究重鎮,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深受中國文化影響
目前《華裔學志》的編輯部成員主要有魏思齊(Zbigniew Wesolowski)、顧孝永(Piotr Adamek)、巴佩蘭(Barbara Hoster)、顧迪康(Dirk Kuhlmann)等。筆者認為,與過去編輯部成員主要為有天主教背景的波蘭籍學者相比,如今多位德國籍漢學家的加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德國漢學研究的世俗化和傳統化傾向有所加強。
毋庸諱言,華裔學志漢學研究所主要成員的學術研究都與中國有關,他們都有在中國長期游學的經歷,其學術道路均曾受過中國學人或者華裔學者的影響?!度A裔學志》現任主編魏思齊,為德國波恩大學漢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思想和中國佛學。顧孝永為華裔學志漢學研究所主任,畢業于荷蘭萊頓大學,曾在中國的西北大學留學,主要研究中國歷史、漢學研究的歷史以及中國古代的避諱學等。顧迪康畢業于德國特里爾大學,曾訪學于華中師范大學,寫有多部以梁啟超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專著。巴佩蘭曾經師從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Wolfgang Kubin),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她還是一位“中國媳婦”,其丈夫是湖南人。
華裔學志漢學研究所的另一位成員雷立柏(Leopold Leeb)已經在中國居留多年。這位奧地利漢學家于1999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博士學位,自2004年以來一直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著有《張衡、科學與宗教》《古希臘羅馬與基督宗教》等,對于中西方文化的特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對中國文化的喜愛與其居留在中國的時間更是成正比。他在2017年出版的《我的靈都:一位奧地利學者的北京隨筆》中表示,漢語真的很美,外國人應該有101個理由愛北京,北京就是他的家,他真正的精神家園是北京。
關注領域和刊發內容有所變化
華裔學志漢學研究所內的布置極富中國情調,在工作間隙徜徉于此,會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一個小型博物館或展覽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文化對德國漢學家們的影響。研究所里既有英文、德文、法文藏書,也有大量的漢語讀本?!度A裔學志》第一位主編鮑潤生的藏書是該中心的重要典藏之一。除此之外,還包括德國漢學家尉禮賢(Richard Wilhelm)等人的著述,如尉禮賢翻譯的德文版《周易》《孟子》等。近年來,該研究所還收集了部分中國早期宗教類期刊的電子版,這為前來查閱的人提供了便利。
《華裔學志》創辦之初主要關注中西方合作、跨文化關系以及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等,這一特點此后也保持了很長時間。搬遷到德國的圣奧古斯丁市之后,華裔學志漢學研究所的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出版的作品注重將漢學研究與藝術、宗教、歷史研究相結合,并且與時代接軌,實現了《華裔學志》的數字化閱讀。自魏思齊擔任主編以來,《華裔學志》更為積極地與其他國家的出版業者以及大型國際出版社合作,更為注重出版對中國文化進行全面研究的有關成果,并強調期刊應關注真正意義上的漢學。魏思齊認為,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能夠為整個世界的文明多樣性作出巨大貢獻,踏實穩健的漢學研究,則是使西方真正了解東方的重要途徑。而《華裔學志》應是這一途徑的堅定支持者。在魏思齊等人的努力下,該研究所還實現了2005年以來《華裔學志》的電子化,以及稿件的全面外審,并且恢復了《華裔學志》初創時每半年刊發一次的出版頻率。此外,該研究所的學者也較為關注目前中國國內的學術著作出版動態,尤其是文學領域著作的出版動態。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督新教來華傳教士漢語研究著述考”(14BZJ022)階段性成果)
(作者李海英,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青年漢學家的私家中國故事
- 下一篇:沒有了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 ·感受中國,書寫中國 ——訪加拿大著
- ·以語言與藝術為橋梁的漢學研究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詩人、翻譯家和油畫藝術家。早年曾就讀于蒙特利爾大學,獲文字學與語言學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漢學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攝影家。自20世紀70年代起便致力于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