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叢報》早期的“書評”專欄 ——19世紀英美傳教士漢學的話語建構
摘要: 馬禮遜、裨治文等在華英美傳教士創辦的《中國叢報》,經過二十年的刊行成了關于中國的西方知識寶庫。 基于19世紀初的各種形勢,創刊人突出強調了學術的現場性和當代性,
早期烏克蘭漢學的確立與發展(19~20世紀初)
摘要: 烏克蘭漢學源遠流長,自18世紀東正教傳教士時代即已萌生??戮S典為現烏克蘭漢學協會主席,曾對烏克蘭漢學從古自今的歷史做過專門化的系統梳理。該文專門探討該國19世紀
Chinese Philosophy’s Hybrid Identity
Seminar Room A, China in the World Building (188), Fellows Lane, ANU, Canberra Thursday, 2 June, 2016, 4:00pm to 5:30pm
- ·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
- ·半個世紀的中國研究——訪澳大利亞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近期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與翁鴻鳴進行了一次線上對話。聚焦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翁鴻鳴分享他的創作與翻譯經歷,介紹...
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亞著名漢學家,早年畢業于墨爾本大學,后獲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澳大利亞國立...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