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謝赫訪談錄:文學翻譯是譯者與作者的一次精神對話
編者按:
近日,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會員、埃及漢學家謝赫最新翻譯的阿拉伯語版《21大廈》(周大新 著)由埃及阿拉比出版社出版,并在第52屆開羅國際書展正式亮相。為了更好地翻譯這部作品,盡可能完整地將作品的文學藝術特性呈現給阿語讀者,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謝赫就作品中的一些內容與《21大廈》作者周大新進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開啟了一場深層次的精神對話。中國文化譯研網特將一些對話交流內容整理發布,以此增進讀者對《21大廈》的理解,使中外讀者更加了解文學翻譯背后的故事。

謝赫:請問您寫作《21大廈》這本書的初衷是什么?
周大新:這部書的寫作始于1999年,處于20世紀即將過去、21世紀就要到來的節點,整體寫作持續了兩年多。我是1995年由外省調入北京工作的。在外省工作,生活接觸面有限,到了首都,在北京生活讓我得以觀察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境況和精神狀態。我產生了想把中國人的精神大廈內部景觀呈現出來的沖動,于是選擇了一座大廈作為表現對象,寫的是生活在大廈里的各色人等的現實生活,表現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大廈的內部景觀。我想把21世紀初中國人的精神狀況表現出來,為民族精神的發育史,留下一份文學的資料。
謝赫:您可以介紹一下《21大廈》一書的結構形態嗎?
周大新:寫一座都市里的大廈,與寫一個鄉村的生活是有很大不同的。采取一種什么結構去表現,讓我頗費思索。后來,就決定分樓層來寫,用不同的樓層來代表不同的社會階層。大廈地下室里的工作者,代表是是社會底層人;大廈頂部的高級住宅業主,則代表上層社會人士。21世紀初,中國社會正處于劇烈的變動時期,各階層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形態和精神追求,我力求傳神地將其表現出來。
謝赫:那關于《21大廈》這一小說的敘述者和敘述視角,您是怎么考慮的呢?
周大新:寫這樣一部小說,當然可以用傳統的敘述方法,也就是用上帝式的全知全能的敘述樣式來敘述,大廈里的每個人的行為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我覺得那樣不新鮮,沒有創新。經反復思考,采用了現在這種,也就是用一個鄉村出生的小保安的眼睛來觀察這座大廈里的各色人等的生活,凡他看到的,就寫;凡他看不到的,就略去不寫。這樣,讓大都市里的生活映射到一個鄉村小伙的眼睛里,使其產生對比,給其造成刺激,這樣寫會有些新意。
謝赫:請您談談《21大廈》這部小說里描寫的人物,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誰呢?
周大新:這部小說里寫的人物很多。在一座大廈里生活的人本就很多,加上我想表現一座精神大廈里的內部景觀,寫的人物太少了也沒有說服力。我想通過對這一群人物生活境況、情態的描述,去實現我的雄心。小說中的人物都是虛構的,但都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物。我接觸和觀察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然后把這些人物形象揉在了一起,創造出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小說中我著力表現了一個人物“他”,也就是保安員。他是一個由鄉村來到北京打工的小人物,借他的視角來觀察和表現21大廈里其他人的生活。他腦子里的傳統觀念與大城市里飛速變化的人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沖突,最后使得他感受到了不解和絕望。通過他來表現新舊觀念沖突之激烈和變革對人心理沖激之強烈。如果要說作品中的重要人物,是他。
謝赫:《21大廈》與您其它作品有什么聯系嗎?
周大新:在寫這部書之前,我用十年時間寫過一部三卷本的長篇小說《第二十幕》,在那部書里,我通過對故鄉南陽一個絲織家族在20世紀命運沉浮的描述,把20世紀中華民族跌宕起伏的命運表現了出來,我用這部這作品,對20世紀的中國歷史作了我自己的總結。之后,我開始去關注新的世紀,關注新世紀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變化,于是有了《21大廈》這部作品的出現。
謝赫:如何理解《21大廈》里黑雉鳥的意象呢?
周大新:想飛離自己站立的地方,想到別處去,想到陌生的他鄉生活,認為幸福在別處,不在腳下,這是所有人心底的認識和愿望,也是世界人口遷移的心理動因。世上無數的人在為到別的地方去而忙碌。我把自己的這種發現具象化,讓其變成了一只黑雉鳥,讓他站在21大廈的墻壁上,凝視著人們。我想讓人們由這只鳥去意識到,很多費盡心力的尋找其實并無意義,你千辛萬苦找到的,可能不僅不是幸福,而會是別的令你痛苦的東西。
附:



本文獲《21大廈》作者周大新和阿拉伯語版譯者謝赫授權發布,特此感謝!
- ·翁鴻鳴:用文學的力量感知實實在在
- ·半個世紀的中國研究——訪澳大利亞
- ·索尼婭·布雷思勒與她“中國模式”
- ·翻譯牽動文學命脈 ——訪韓國著名翻
- ·鏈接中國:在澳洲研究漢學
- ·深研儒佛之道——梅約翰教授訪談
- ·翻譯與研究:站在中國文學研究的前
近期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與翁鴻鳴進行了一次線上對話。聚焦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翁鴻鳴分享他的創作與翻譯經歷,介紹...
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亞著名漢學家,早年畢業于墨爾本大學,后獲英國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澳大利亞國立...
人物簡介 索尼婭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國作家,2005年畢業于巴黎第十二大學,獲哲學與認識論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巴...
金泰成(???),韓國著名翻譯家,韓國漢聲文化硏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韓國首爾, 畢業于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獲文...
鄧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蘭漢學家和翻譯家,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漢學系教授,現任《新西蘭亞洲研究雜...
梅約翰(John Makeham) ,著名漢學家,現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拉伯籌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國哲學》(M...
伊維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蘭的達倫(Dalen),在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學。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